番茄组织培养技术简介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作物,同时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首先,由于番茄基因组较小、遗传背景较清楚、易于遗传转化,番茄成为茄科模式植物;其次,番茄具有拟南芥、烟草和水稻等模式植物所不具备的果实成熟现象,因此番茄还是果实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番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大幕正在拉开。对于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遗传转化是必不可少的试验技术。目前番茄转化的主要方法是结合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法,因此建立简便、高效的番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深入开展番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番茄组织培养技术简介:
1、外植体取材与消毒
番茄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外植体种类很多,有花药、叶片、原生质体、子叶和下胚轴,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子叶。
将番茄种子用75%酒精浸泡30s,再用0.1 %升汞溶液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每次1分钟,然后将消毒外植体接种到1/ 2MS(3%sucrose + 0.7% Agar)培养基上,28℃暗培养箱培养,发芽后转到25℃,光照14h/D条件下培养至两片子叶完全展开。
2、愈伤组织诱导
取无菌苗的子叶做外植体,外植体大小0.6 cm左右,接种到诱导愈伤培养基上(MS + IAA0.1 -0.5 mg/L + 6-BA 1.0 mg/L + 3% sucrose + 0.7% Agar)。25℃,暗培养箱培养,一般培养10天左右开始有愈伤组织形成。
3、愈伤组织分化
愈伤产生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 + IAA0.02 -0.05mg/L + 6-BA 1.0 mg/L + 3% sucrose + 0.7% Agar),25℃,光照时间14h/D培养。一般愈伤组织形成后2周左右就会有分化的丛生芽开始形成。
4、生根与移栽
分化培养出的苗长到1.5cm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成发达根系后,揭开培养膜往三角瓶中倒入少许水,并将三角瓶移至室外自然光下接受炼苗,3-5 D后洗去苗根部的培养基后转入基质中培养,能成为正常植株。(蔬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