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助力现代农业,天空地遥感技术为农业“量体裁衣”
11月18日,我院智慧农业研究中心承担的2019年度园区结对项目“基于无人机的农场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构建与利用”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召开。我院智慧农业研究中心、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大米协会、吴中区大米协会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轨道高度为600多公里的卫星、飞行高度在200米左右的无人机和沿着农田地表运行的CT测土车,构成了我院智慧农业研究中心为区域农业生产管理配置的“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观摩会现场,我院科技人员演示了卫星+无人机+CT测土车对农作物长势、轮作休耕与土壤检测相结合的立体监测模式,通过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的处理分析,对水稻多种植被指数开展连续监测;利用无人机监测平台,对遥感影像无法覆盖的区域进行补丁式调查,实现作物类型、养分信息的快速获取;借助国内领先的“黑科技”车载伽玛传感器形成高精度土壤数字地图,对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轮作休耕效果开展科学评估,从而为智慧农场的精准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和帮助。
下午的培训会上,结合苏州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邀请了来自苏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周培南推广研究员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张家宏研究员,分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耕地轮作休耕的苏州模式、“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讲座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中心将紧抓苏州智慧农业试点契机,以农业数据赋能为抓手,加速农业智慧平台、智能装备的深度化应用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区域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苏州新闻》、《名城新闻网》、《看苏州》等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智农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