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油生物质内循环模式及关键技术暨新型机具现场会”在太仓成功召开
为进一步展示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苏南平原种养系统物能高效循环技术集成创新与试点”项目(BE2013334)的新成果,2013年11月10日,我院在项目实施区太仓市城厢镇万丰村召开了“稻油生物质内循环模式及关键技术暨新型机具现场会”,省农科院郑建初研究员、张洁夫研究员、陈留根研究员、盛婧副研究员和扬州大学冷锁虎教授、省作栽站陈震高农作为项目咨询专家,苏州市作栽站吴正贵高农和太仓市农委冯瑞兴副主任以及作栽、土肥、农机条线的有关专家等近30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现场观摩了开沟起垡作畦的作业演示,项目组创制的稻茬板田开沟起垡作畦机开一条115m长的沟用时3分22秒,按八小时工作制、畦宽1米、沟宽0.25m计算,一台机器一天的作业量为25~30亩,田间作业率高、开沟起垡效果好。机开沟后,农场农工即进行了油菜摆栽演示,只需将土垡边的稻草用手拨开,将油菜根部紧靠土垡摆放在畦面上,用一块碎土压上即可。现场会展示的稻草全还条件下油菜半机械化摆栽技术及配套机具,成功地解决了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油菜摆栽和穴栽技术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成本大等问题,在油菜省工、省力、节本种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其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课题主持人沈明星副院长对本项技术及机具的设计思路、操作规程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项技术和机具在人工摆栽技术的基础上有显著进步,集中体现了摆栽的优点:一是与稻草还田结合起来,二是起垄抗湿效果好。本机具成功解决了稻草秸秆全量还田下油菜省力省工节本移栽问题,在开沟抗湿上成功了,在摆栽技术上有突破,成垄性上有明显进步。一致建议机器尽快定型,并形成技术规范,进行大面积推广。江苏省有600多万亩油菜,本项成果的推广前景将十分广阔。(资环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