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国芳带队赴市农科院调研
2025年8月29日上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国芳率调研组一行,专程赴市农科院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农业种质资源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及“三农”服务三大核心工作,实地考察进展、倾听需求、指导方向。市农科院院长姜红卫,副院长孙华、纪委书记高冬平等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前往市农科院7-8楼科研实验室,在院领导及办公室、科技人才处、粮油所、农产品加工所负责人的协同陪同下,深入了解科研一线工作。实验室负责人结合实际研究场景,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标准、实验流程规范、核心技术研发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尤其针对种质资源精准检测、农产品加工工艺优化等关键环节,通过实例演示与数据说明,直观展现了科研工作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调研过程中,沈国芳副主任及调研组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询问,就“技术攻关难点突破方向”“科研团队梯队建设”“实验成果落地转化路径”等问题与科研人员展开深度交流。在全面了解实验室运行情况后,调研组对市农科院精细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力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后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姜红卫院长首先代表市农科院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科建设提质、科研创新突破、成果转化增效”三个维度,简要汇报了院近年来的整体发展情况。紧接着,市农科院水稻、小麦、油菜、蔬菜、茶叶五大领域的科研骨干依次发言,围绕“种质资源收集与系统化保存”“优质品种创新与选育推广”“科研成果落地应用成效”“服务农业生产与助力乡村振兴”四大核心方向,结合具体案例与数据,全面呈现了院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实践成果 —— 既展现了在种质资源保护上“建库、分类、传承”的系统性工作,也阐述了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指导、品种推广、培训赋能”等方式,帮助农户实现“增产、提质、增收”的具体路径,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践价值。
在听取汇报后,沈国芳副主任对市农科院在科技创新、种质资源保护、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认可。他指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工程:从文化层面看,是保护传统农耕文化、留住农业 “根与魂” 的必然要求;从民生层面看,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针对下一步工作,沈国芳副主任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种质资源创新要“紧扣市场需求”,以产业痛点、农户需求为导向,让科研成果真正“接地气、能落地”;二是要“健全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政策支持、人才保障、经费倾斜等方式,激发更多科技人才投身农业科研创新;三是要“给予稳定支持保障”,从长期发展视角出发,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工作提供持续、稳定的政策与资源支持,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久久为功。
此次调研不仅搭建了市农科院与上级监督指导部门“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的高效桥梁,更从战略层面为院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农科院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重要契机,全面落实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持续聚焦科研主业不放松:一方面深化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与保护,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优化“三农”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苏州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科研动能、贡献更多农科力量。(来源:苏州市农业科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