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研究员一行考察调研我院资环学科宜兴基地

文章来源:苏州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3-05-16 13:10 阅读次数:3034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承担的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温室气体减排关键技术创新(CX(22)3126)”、苏州市姑苏乡土人才(农业专业类)培养资助项目“乡村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功能化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22037)”的顺利实施,构建相关技术成果并更好地服务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5月12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研究员、亚夫科技服务总站副站长蒋国龙研究员等一行赴我院与宜兴市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工作,我院副院长董明辉研究员及相关技术骨干陪同调研。

当前,环太湖地区是中国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点地区,也是生态涵养重点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对大量的多元有机废弃物非常敏感。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示范区建设要达到较高水平并要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示范。目前,蓝藻与离田秸秆是环太湖地区有机废弃物处置的难点与痛点,据统计环太湖地区蓝藻打捞量与秸秆产生量分别达100万吨和350万吨以上,对环太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风险,蓝藻与秸秆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已成为环太湖地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各级政府持续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项目负责人王海候副研究员带领学科团队与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承担的省市项目为合作契机,遵循“生态、循环、高值、绿色”的理念,综合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前处理、发酵熟化、产品复配、生产应用进行联合攻关,形成了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基料与肥料化发酵技术、基于发酵物料的育秧与栽培基质复配技术、高碳型土壤调理剂制备技术、基质与调理剂农业生产应用技术,并建立村域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处置与再利用的示范点,不仅“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而且通过改良土壤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最后,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固碳减排的双重目标。与此同时,解放劳动力、坚持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化发展方向,是环太湖地区现代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技术实践。

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研究员对项目组取得的研究进展表示了高度认可,并指出项目研究符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环太湖区域农业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但是在全产业链技术形成过程中,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联合攻关与突破;另外,现有的产品应用可以进一步提档升级,向功能型或专用型基质、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方向研究;第三,太湖地区农科所与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下一步可以升级合作模式,为更好地发挥“企业出题、科研院所答题解题”的角色作用,建议联合创立“即研即推、边创边推”型产业研究院,让最新研究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宜兴市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持续开展环太湖城乡多源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攻关与研究,共同完成技术成果“多源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苏农技协(评价)字[2022]第6号)”“环太湖蓝藻与秸秆废弃物协同高效处理与肥料化利用技术(中农(评价)字[2023]第29号)”的鉴定与评价2项,整体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江苏农业科技奖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入选江苏省农业重大主推技术1项“离田稻麦秸秆多元化高效增值利用综合技术(苏农科[2022]10号)”;入选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推介的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案例1个“江苏省宜兴市:推广秸粪藻协同处理助力环太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江苏省农学会团体标准1项“T JAASS 79-2023 植物源有机肥料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联合攻关及形成的技术成果有效提升了环太湖地区多源有机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技术水平,不仅反映了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资环中心供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