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撒汗育良种 地头把脉开良方 ——我院强化种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科技力量支撑

文章来源:苏州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2-06-21 15:42 阅读次数:3902

进了六月,便是仲夏,在芒种已过、夏至将至的时节里,正是太湖地区水稻插秧的黄金季节。我院望亭基地内,一群科研人员不惧高温“烤”验,用湿透的衣背诠释着科技支撑种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责任与坚守。

在骄阳炙烤下,地面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水稻育种基地内,科研人员正在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插秧前,他们已在田埂两侧拉好有固定行距标记的标准绳,然后将众多的育种材料按编号顺序排在大田边。“拉线,换秧,动作加快。”科研人员一边在田埂上拉着线,一边吼着嗓子指挥着插秧工人们。这是他们多年沿用的拉线插秧,以确保每穴秧苗的苗数、株距、行距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减小实验误差。戴着草帽、穿着雨靴、脸黑手粗、浑身湿透,是水稻育种人的共同特征,“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种地的,一开口便知道是农科院的”,忙碌之余,育种人常常这样互相打趣。以稻为梦,我院一代代水稻育种人年复一年、风吹日晒地在田里“摸爬滚打”,先后育成了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苏香粳3号、苏香粳100等“苏香粳系列”,连续多年在省优质水稻评比中获得金奖,被列入苏州市主推品种。未来,他们仍将继续着“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飞入百姓家”的动人故事。

在水稻育种基地的临近田块,工人们正按照科研人员的安排,不停弯腰、快速移位,手起秧落,飞溅的水花在田间飞扬,转眼间,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就齐刷刷地立在稻田中。这块被挡板隔成了一个个“豆腐块”的田块,是我院国家土壤质量相城观测实验站的试验田,与水稻育种目标不同,这里常年开展着肥料三要素、秸秆还田、土壤耕作、种植制度等长期定位实验,通过耕地质量长期监测,发挥监测结果对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五”期间,我院将把着力点放在种子和耕地上,通过强化科技支撑,齐心协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时代应有贡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