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农业科技自强自立”

文章来源:苏州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1-11-09 13:53 阅读次数:8432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市农科院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融入科研抓党建,夯实党建促科研”的总体思路,精心绘就农业科技发展“党建三带动”,即:以党建带动院所发展与科研创新、以党支部间“比、学、赶、帮、超”带动学科提升、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新阶段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挂帅,筑牢思想根基。院党委坚持“学习对象全覆盖”,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院各项重要议事日程,革除科研单位重科技轻党建的弊端,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全院科研事业发展全过程。通过全面广泛宣传,引领全院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从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中感悟磅礴伟力,全面认识我们党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确保能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脉相承的战略路径,增强农科人科技创新的志气骨气底气。持之以恒的党建引领,为全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正能量,增强向心力,激发精气神,打造出“既专又红”的全新格局。

强化组织建设,永葆党旗风采。稳步推进“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示范带动强”的“四强”垂直条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院党委“司令部”和“指挥所”功能,细化明确院党和各支部、各处室的具体责任,有效激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推进支部党员始终通过抓党建、锤党性来促进科研事业发展,有序带动全体职工不忘农科人的初心和使命,弘扬传承“糜林精神”、“亚夫精神”,把科研使命融入到解决科学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院党员干部按照“一巩固三增强”目标,在持续巩固党史理论学习成效的基础上,增强科研创新自主、增强科技支撑自信、增强惠农助农自觉,实实在在践行“科研一线践初心,科技兴农担使命”的精神坚守。院党委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引导科技人员躬身农业产业和生产一线,积极探索立足农业农村的“田园工作室”新型科技服务品牌建设,切实加强与农业基地和园区共联共建、常态服务的基层服务体系,形成了乡土乡村党旗飘飘、田间地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场景。

强化能力建设,勇开发展新局。市农科院坚持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发展优势,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本领。“十四五”开局之年,院党委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要求,聚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制定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更加凝练目标,尤其是明确阶段性目标,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抓好种子和耕地两大重点,系统谋划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土壤质量相城观测实验站、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苏州试验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苏州综合试验站等资源,在临湖、望亭和西塘河三个基地优先布局土壤长期定位观测站、水稻和蔬菜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强化了基础工作体系。二是抓好平台共建,联手打造区域农业科技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过程中,积极发挥“穿针引线”和“润滑剂”功能,有效推动了以发展智慧农业、生物育种、健康引领型农业为重点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加快落户昆山,为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精尖、引领型”农科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抓好农村发展要素的激活,着力打造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集聚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强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应用于乡村振兴工程,为苏州市经济相对薄弱村等发展农业产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以党支部为载体,以党员为先锋,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水入渠”,持续强化资源导入、技术支撑、“智库”支持,探索节本高效生态化种植、绿色健康规模化养殖等关键技术创新,力争增强经济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为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X